无论从创新能力、产品结构、产业规模,还是工艺技术管理、装备制造上看,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皆已回头在世界前茅,沦为石化行业创意发展的众多亮点。正值十三五规划实行的关键之年、十四五规划编成的启步之年,现代煤化工产业也转入高质量转型的新阶段。近日在2019(第八届)中国国际煤化工发展论坛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如是说。
寥寥数语,认同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也道出未来的艰难任务,旋即引起论坛会场回响。这场持续两天半的会议,挤满了来自国内主要煤化工企业、上下游合作方、科研院所等600多名代表。
众人注目的核心议题只有一个扎根关键阶段,行业如何回头好转型升级的新路径。仅有行业可实现煤炭年转化成能力2.5亿吨以上,四种主要产品皆构建量质齐升作为中国特色特有产业,煤化工是煤炭洗手高效利用的最重要方式,也是清洁能源和石油化工的最重要补足。
目前,仅有行业可实现煤炭年转化成能力2.5亿吨以上,产业规模、产品产量皆构建稳步增长。李寿生用一组数字,不予直观解释截至目前,中国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及煤制乙二醇的年产能,分别超过921万吨、51.05亿方、932万吨、438万吨;今年上半年,上述四种产品的实际产量,同比快速增长分别超过14.1%、25.5%、10%及56.4%。
现代煤化工产业主要产品的产量,今年以来全部构建了再行突破。与此同时,项目运营水平、生产效率实时优化。
以坐落于鄂尔多斯的我国首个百万吨级煤必要液化样板项目为事例,李寿生讲解,2011-2018年,项目总计生产油品660万吨,生产负荷长年保持在85%左右,单周期平稳运营突破420天,近超强当初设计的310天运行时间。回应,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助理张继明具有切身感受。
在现代煤化工领域,我国已沦为世界上掌控关键技术最多、自主创新最活跃、产业化进展最慢的国家。张继明举例,原料禀赋带给的高水耗长年被诟病,一度也沦为妨碍行业发展的仅次于难题。而今,项目水耗大大减少,目前已做高于全国工业行业平均水平。
通过技术优化,百万吨级煤间接液化项目的吨油水耗从12吨降到6-7吨,6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吨产品水耗由设计值36.5吨降到20吨以下。以项目为造就,李寿生回应,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园区化、基地化格局可行性构成。项目主要布局在国家规划建设的14个大型煤炭基地,以及9个大型煤电基地内,目前主要培育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等多个煤炭深加工产业核心区区。只有打响一条可以与石油化工相媲美的新路径,现代煤化工才能构建可持续发展成绩有之,挑战亦有之。
面临将要来临的十四五,多位与会人士认为,要构建高质量转型,来自行业内外的多重考验有一点注目。首先是外部竞争冲击。
李寿生直言,近年来,中国炼化一体化大型项目加快发展,石油化工与煤化工产品交叉重合,必定导致更为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不少民营企业主动从下游向上游伸延,切断原油加工、化工产品到纺织产品的全产业链;三桶油等央企也超越生产油品的传统模式,大力向下游高附加值的化工品伸延;国际石油、石化巨头也在抢滩中国市场,建设具备世界领先水平的一体化项目。只有打响一条可以与石油化工相媲美的新路径,现代煤化工才能构建可持续发展。
除竞争因素,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回应,石油价格与供应、资源配置与税收、信贷融资与报酬、环境容量与排放量等,也是最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在某些时期和某些区域,这些因素或单一、或变换。除不能排斥的因素外,优化外部环境是充分发挥煤化工产业较为优势、提高竞争力的最重要条件,大家不可忽视。
在张继明显然,竞争的核心在于成本与特色。特别是在随着大炼化时代来临,中国油化产品生产能力已符合市场需求,部分产品不足显著,规模小、成本高、同质化的领先生产能力将被出局。
在此背景下,比起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煤化工并不占优势。后者单位生产能力投资大,是石油炼化单位生产能力投资强度的5-10倍;产品结构单一,现有项目因规模容许,不能生产1-2个主产品,缺少差异性、独特性。类似于石油炼化千万吨级一体化基地,在煤化工领域最少须要投资1000亿以上。鉴于此,张继明指出,空缺自身严重不足更加关键。
行业急需找准定位,根据自身特点比中选产品、降低成本,耦合技术路线、优化系统,构成特色显著、优势引人注目的产品体系。守住技术制高点沦为各大企业竞争的核心,但技术突破的领域和空间仍然相当大如何打造出确实合适的产品体系?记者了解到,部分企业已首度进行尝试。
张继明透漏,国家能源集团正在注目可降解材料这一全新领域。随着政策渐渐由限塑改向禁塑,绿色化沦为产业的必然选择。比如,我国工业品、食品饮料等纸盒膜的市场需求在百万吨级规模,餐具、包装袋等市场空间超过千万吨级规模,这些都必须新的材料来替代。
根据煤基特色生产可降解塑料,既是差异化方向之一,也是市场缺口所在。陕煤集团副总经理尚能建选回应,以低阶煤洗手高效利用为核心,一个1500万吨/年的煤炭分质多联产样板项目正在审批。2018年,低阶煤产量超过我国煤炭总量的55%以上,未来还将之后不断扩大。
用好这一资源,可实现大量石化产品的煤化工经济替代。种种探寻背后,多位专家反复强调技术的重要性。
目前,守住技术制高点沦为各大企业竞争的核心。现代煤化工虽已获得不少进展,但技术突破空间仍然相当大,碳基化学还有很多未知领域等候我们探寻。李寿生回应,下一步,既要突破催化剂、反应器等共性关键技术,发展产品高值化、高端化、差异化的前沿引导技术,也要顾及节能减排等其他技术,以及装备制造的国产化技术。
张继明明确提出,除了技术本身,速度也尚待减缓。2013年以来,现代煤化工领域基本转入新技术的空窗期,造成新的路线兴起较快、投资转入高峰期,产品同质化现象重遇。如今,不少新技术尚处工业化中试等前期阶段,亟需更进一步突破。
回应,工信部节约能源与综合利用司巡视员李力建议,以企业为主体,重新组建一批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现代煤化工技术创新平台,使技术水平和自我设施能力再行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可糅合炼油和石化企业先进经验,充分利用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对现有企业积极开展优化改建,提升项目运营效率,以更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本文来源:乐享体育官方app下载-www.gxshi.com